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养殖百科 - 秋季谨防猪渗出性皮炎 养殖百科
秋季谨防猪渗出性皮炎
2024-10-10 【养殖百科】 0人已围观
简介猪渗出性皮炎是由猪表皮葡萄球菌所致的一种全身性皮肤传染病,多发生于仔猪,发病率10%~90%,病死率5%~90%,严重危害仔猪的生长发育。夏秋季节,是该病的高发期,必须做好预防工作。 1流行特点 仔猪渗出性皮炎主要感染40日龄内(多为15~30日龄)仔猪,同窝仔猪逐渐感染传播至整窝仔猪发病,通过破裂和损伤的皮肤、黏膜途径感染此病,尤其是10日龄以内的仔猪通过抢夺母猪奶头相互咬伤,通过伤口而感染
猪渗出性皮炎是由猪表皮葡萄球菌所致的一种全身性皮肤传染病,多发生于仔猪,发病率10%~90%,病死率5%~90%,严重危害仔猪的生长发育。夏秋季节,是该病的高发期,必须做好预防工作。
1流行特点
仔猪渗出性皮炎主要感染40日龄内(多为15~30日龄)仔猪,同窝仔猪逐渐感染传播至整窝仔猪发病,通过破裂和损伤的皮肤、黏膜途径感染此病,尤其是10日龄以内的仔猪通过抢夺母猪奶头相互咬伤,通过伤口而感染,2个月以上的小猪均未见发病。多在夏秋热天发病,冬春发病少。
2临床症状
突然发病,病程短促,根据病程可分为最急性、急性、亚急性。病猪目光呆滞,反应迟钝;精神沉郁,拒食,体温接近正常。继而眼周围和胸腹部皮肤充血,潮湿,皮毛无光泽,脱屑,皮肤覆盖有大量血清样的黏性分泌物,呈油脂性痂皮,棕红色斑点,并有恶臭。皮屑和痂皮的颜色取决于猪种,黑猪为灰色,棕猪为红棕色或铁锈色,白猪为橙。痂皮覆盖全身,裂口流分泌物,行动强拘,如破伤风。鼻盘、舌上、蹄冠、蹄踵部形成水疱和糜烂,甚至蹄壳可以脱落,跛行。眼周渗出液可致结膜炎、角膜炎、上下眼睑粘连。仔猪一旦感染此病,则生长发育不良,成为“僵猪”。病程最急性3~4d,急性4~8d,亚急性2~3周或更长。
3诊断要点及治疗
3.1诊断要点。先迟钝、皮痒,继而自眼周围至胸腹皮肤充血,潮湿,分泌黏液,有恶臭,痂皮裂口流分泌物,痂皮黑猪灰色,白猪,棕猪红棕色或铁锈色,鼻盘、舌上、蹄冠、蹄踵有水疱和糜烂。跛行,甚至脱壳。
3.2治疗。用0.1%的高猛酸钾溶液给发病轻的仔猪全身喷雾(每日2~3次),病灶处用药棉蘸。病情严重的配合抗生素、青霉素40万~80万国际单位,地塞米松磷酸钠注射液5ml,混合一次肌注,每天2次,连用2~3d。
经过本人多年临床经验,治疗本病较好的药物有先锋霉素、庆大霉素、卡那霉素、新霉素;其次是青霉素、苯唑青霉素。选用庆大霉素肌注,局部涂2%碘酒。用“百毒杀”15ml,加水7.5kg,每天用喷雾器喷猪体1次,连续3d。
4类症鉴别
本病与湿疹、猪水疱性疹、猪葡萄球菌病有相似之处,在诊断时要特别注意加以区别。猪湿疹由皮肤不洁、阴雨潮湿所致。无传染,鼻盘、蹄部不出现水泡及溃疡,无跛行。渗出性皮炎没有该症状。猪水疱性疹是猪的一种急性热性、具有高度传染性的病毒性传染病,病初体温升高,体躯皮肤及眼周围不出现皮肤发红及油脂性分泌物,不呈恶臭,而该病渗出浆液多,全身遍布广,有恶臭。猪葡萄球菌病由创伤感染葡萄球菌而发病,该病体温升高,口流大量唾液,鼻镜、耳根、四肢下部、腹部出现水泡,重者波及全身,并有腹泻。
5讨论与小结
该病呈逐年多发趋势。葡萄球菌广泛存在于自然环境,常造成集约化猪厂仔猪大量死亡,给农村养殖户也造成一定的影响,应引起高度重视。注意搞好圈舍卫生,母猪产仔后10日龄内应进行带猪消毒1~2次。另外也要做好仔猪断脐、断尾时的消毒工作。该病宜早期发现,及时治疗,否则易导致死亡或治愈后形成僵猪。治疗时需内外兼治,清洗体表的高锰酸钾液浓度要高一点,且温热的疗效较好。